咨询电话:

0351-6999992

婚后常觉得 “不被理解”?先学会倾听婚恋里的心声

文章作者: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时间: 2025-09-08 09:11:31

  “加班到深夜回家,想和他说‘今天工作太累了’,他却只说‘累就早点睡,别抱怨了’;想和她商量‘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园’,她没听完就反驳‘周末要打扫卫生,哪有时间’;甚至只是分享‘今天看到的有趣小事’,对方也一边刷手机一边敷衍‘哦,知道了’……” 婚后生活中,很多人都有过 “不被理解” 的委屈 —— 明明想分享心情、寻求支持,却得不到期待的回应,久而久之,便不想再主动沟通,婚姻也逐渐变得 “平淡又疏离”。很多人觉得 “不被理解是因为‘性格不合’或‘爱得不够’”,却忽略了 “倾听的缺失” 才是关键 —— 当我们只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,却没耐心听对方的心声时,“不被理解” 就成了必然。从心理学视角来看,婚恋关系的核心不是 “永远合拍”,而是 “学会倾听”—— 听懂对方的需求、感受与期待,才能让 “不被理解” 的委屈消散,让婚姻充满温暖与连接。​

  一、婚后 “不被理解” 的真相:不是 “不合拍”,是 “倾听的三重缺失”​

  很多夫妻将 “不被理解” 归咎于 “婚后感情变淡”“两人不合适”,却不知背后藏着 “倾听” 的三重缺失 —— 没耐心听完整、没用心听感受、没听懂需求,这些缺失让沟通变成 “自说自话”,自然无法达成理解。​

  1.“打断式倾听”—— 没听完就反驳,否定对方的表达​

  “打断式倾听” 是婚后沟通中最常见的问题 —— 对方还没说完,就急于打断、反驳,让对方觉得 “自己的话没被重视”。比如,妻子说 “今天孩子在幼儿园和同学吵架了,我有点担心”,丈夫没听完就打断 “小孩子吵架很正常,你别小题大做”;丈夫说 “我想换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,就是加班会多一点”,妻子立刻反驳 “换工作风险太大,现在的工作稳定不好吗”。这种倾听方式会让对方感到 “被否定”—— 觉得 “你根本不想听我把话说完,也不理解我的担心或想法”,进而不愿再继续沟通。久而久之,夫妻间的 “话越来越少”,即使说话,也只是 “例行公事”,失去了情感交流的意义。​

  2.“表面式倾听”—— 没用心听感受,只关注 “事情本身”​

  很多夫妻在倾听时,只关注 “对方说了什么事”,却忽略了 “事情背后的感受”,这种 “表面式倾听” 会让对方觉得 “你不懂我”。比如,丈夫说 “今天领导批评我工作没做好”,妻子只关注 “事情”:“是不是你哪里做得不对?下次注意点”,却没听出丈夫 “委屈、焦虑” 的感受;妻子说 “闺蜜最近离婚了,我有点感慨”,丈夫只回应 “离婚很正常,别想太多”,却没察觉妻子 “对婚姻的不安、需要安慰” 的情绪。这种倾听方式会让对方感到 “孤独”—— 觉得 “你只关心事情的对错,却不关心我的心情”,即使说了很多话,也依然觉得 “不被理解”。情感交流的核心是 “感受的共鸣”,忽略感受的倾听,再 “正确” 的回应也无法拉近心理距离。​

  3.“预设式倾听”—— 没听懂需求,用 “自己的想法” 判断​

  “预设式倾听” 是指在倾听前,就已经用自己的想法 “预设” 对方的需求,没听完就下判断,导致 “误解对方的真实意图”。比如,妻子说 “家里的洗衣机有点旧了,洗衣服不太干净”,丈夫预设 “她想让我买新洗衣机”,立刻回应 “最近手头紧,过段时间再换”,却没听懂妻子其实只是 “想分享这个问题,或许一起商量‘先修一修’”;丈夫说 “同事周末约我去钓鱼,我有点想去”,妻子预设 “他不想陪我和孩子”,立刻生气 “你就知道自己玩,不管我们”,却没听懂丈夫其实是 “想征求她的同意,希望她能理解自己的小爱好”。这种倾听方式会让对方感到 “被误解”—— 觉得 “你根本没懂我在说什么,只按自己的想法判断”,进而引发争吵,让 “不被理解” 的矛盾越来越深。​

  二、婚恋中 “有效倾听” 的价值:不是 “听着就行”,是情感连接的 “粘合剂”​

  很多人觉得 “倾听就是‘别人说话时我不说话’”,却不知 “有效倾听” 是一种需要主动投入的 “情感能力”—— 它能帮助夫妻听懂彼此的心声,化解矛盾,重建情感连接,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。​

  1.有效倾听能 “化解误解”,减少争吵​

  婚后很多争吵都源于 “误解”—— 没听懂对方的真实想法,就按自己的预设反驳,进而引发冲突。而有效倾听能让夫妻 “真正听懂彼此”,从根源上减少误解。比如,妻子说 “最近感觉你陪我的时间少了”,有效倾听的丈夫会先听完,再询问 “是不是我最近加班太多,让你觉得被忽略了?”,而不是立刻反驳 “我不是为了这个家才加班吗”;丈夫说 “我觉得你最近对我有点冷淡”,有效倾听的妻子会回应 “是不是我最近忙着照顾孩子,没顾上关心你?”,而不是生气 “我难道不累吗”。这种倾听能让双方 “看到对方的真实需求”,而不是陷入 “自我辩护”,进而化解误解,避免争吵升级。​

  2.有效倾听能 “传递尊重”,增强信任​

  有效倾听的核心是 “尊重对方的表达”—— 即使不认同对方的想法,也愿意耐心听完,这种尊重能让对方感受到 “被重视”,进而增强夫妻间的信任。比如,妻子分享 “自己想学习插花”,即使丈夫对插花不感兴趣,也耐心听她说 “为什么喜欢插花”“想怎么学”,并回应 “我支持你,你喜欢就好”;丈夫说 “自己想利用业余时间写小说”,即使妻子觉得 “可能没什么用”,也认真听他说 “写小说的想法”,并表示 “你愿意尝试就很棒,有需要我帮忙的可以说”。这种倾听传递的是 “我尊重你的选择,也相信你的判断”,能让夫妻间的信任逐渐积累,即使遇到分歧,也愿意 “好好沟通”,而不是 “互相怀疑”。​

  3.有效倾听能 “滋养情感”,让婚姻更温暖​

  婚姻的温暖源于 “情感的流动”—— 彼此愿意分享心声,也愿意倾听对方的感受,而有效倾听正是 “情感流动” 的桥梁。比如,丈夫工作受挫时,妻子认真倾听他的委屈,轻轻说 “我知道你很难受,我会一直陪着你”;妻子照顾孩子疲惫时,丈夫耐心听她的抱怨,主动说 “接下来几天我来多分担家务,你好好休息”。这种倾听能让对方感受到 “被爱、被支持”,即使生活中有再多琐碎的烦恼,也能在彼此的倾听中获得 “温暖与力量”。长期下来,婚姻会变成 “彼此的避风港”,而不是 “压力的来源”,夫妻间的情感也会越来越深厚。​

  三、如何学会 “有效倾听”?婚恋中的 3 个实用方法​

  有效倾听不是 “天生的能力”,而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掌握的技巧。以下 3 个方法,能帮助夫妻在婚后沟通中学会 “听懂对方的心声”,减少 “不被理解” 的委屈。​

  1.“暂停反驳,先听完整”—— 给对方 “表达的空间”​

  学会有效倾听的第一步,是 “暂停反驳的冲动,让对方把话说完”。具体做法是:当对方说话时,即使不认同,也先忍住 “打断、反驳” 的想法,用 “点头、眼神交流” 表示 “我在听”,等对方说完后,再回应。比如,对方说 “我觉得我们最近沟通太少了”,不要立刻反驳 “我不是每天都和你说话吗”,而是先听对方继续说 “比如我想和你分享事情时,你总在忙手机”,等对方说完后,再回应 “我知道了,以后我会多放下手机,认真听你说话”。这种 “先听完整” 的方式,能让对方感受到 “被尊重”,愿意把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,为后续的理解打下基础。​

  2.“复述感受,确认理解”—— 避免 “表面式倾听”​

  为了避免 “只听事情,没听感受”,可以在倾听后 “复述对方的感受,确认自己的理解”。具体做法是:对方说完后,不急于给出建议或判断,而是先复述对方的感受,比如 “你刚才说工作受挫,是不是觉得有点委屈,也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?”“你说照顾孩子很累,是不是觉得没人帮忙,有点孤单?”。如果复述正确,对方会觉得 “你懂我”;如果复述有误,对方会进一步解释 “其实我是觉得……”,帮助你更准确地理解他的感受。这种方法能让倾听从 “表面” 深入 “内心”,真正达成 “感受的共鸣”,减少 “不被理解” 的情况。​

  3.“放下预设,主动提问”—— 听懂 “真实需求”​

  为了避免 “预设式倾听” 导致误解,可以在倾听时 “放下自己的预设,主动提问”,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。具体做法是:对方说完后,不要按自己的想法判断,而是用 “开放式问题” 提问,比如 “你刚才说想换工作,是更看重薪水,还是想有更多发展空间呢?”“你说家里的洗衣机旧了,是想先修一修,还是以后换个新的?”。通过提问,能让你更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,而不是 “自己瞎猜”,进而给出更贴合对方需求的回应。这种方法能减少 “误解”,让沟通更高效,也让对方感受到 “你真的在用心理解我”。​

  婚后 “不被理解” 的委屈,从来不是 “婚姻的必然”,而是 “倾听的缺失” 导致的沟通障碍。当我们学会 “暂停反驳、先听完整”,学会 “复述感受、确认理解”,学会 “放下预设、主动提问”,就能在彼此的倾听中 “听懂对方的心声”,化解矛盾,滋养情感。记住,婚姻的美好不是 “永远没有分歧”,而是 “即使有分歧,也愿意好好倾听,互相理解”。愿每一对夫妻都能在倾听中靠近彼此,让婚姻在温暖的沟通中,越来越幸福。